▲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一名學生在體育課后不慎墜入化糞池。圖/網絡視頻截圖


5月20日,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通報稱,19日15時51分,一名學生在體育課后不慎墜入化糞池,同行同學施救未果后向老師報告,學校立即投入救援并報警求助。經消防、醫(yī)療等力量全力施救,仍不幸死亡。22日晚,重慶市教委發(fā)布情況通報稱,校方對此負有嚴重的安全管理責任,已對分管副校長李某作出免職處理。


“事發(fā)瞬間,我望向井口就已經看不見人影了?!蓖型瑢W的這句陳述,道出了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:這場悲劇本不該發(fā)生。當分管副校長被免職的消息傳來,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:這樣的問責,真能杜絕類似悲劇重演嗎?


事件調查顯示,奪命的化糞池井口竟是用腐木板遮蓋,再鋪上仿真草坪偽裝。這種“表面光鮮、內里腐朽”的安全隱患,折射出當前校園安全管理中最危險的頑疾:形式主義的安全觀。校方不是不知道隱患存在,而是選擇用最廉價、最敷衍的方式來“解決”問題。


免職一個分管領導固然必要,但若不從根源上改變這種“糊弄式管理”的思維模式,校園恐怕安全永遠只能停留在“亡羊補牢”的循環(huán)中。


縱觀近年來的校園安全事故,從實驗室爆炸到食堂中毒,從校舍坍塌到意外傷害,幾乎每一起悲劇背后都驚人的相似:事前檢查流于形式,隱患整改敷衍了事,安全教育形同虛設。


而且,有些隱患往往就擺在眼前,卻因為管理者的麻木不仁而長期存在。免職處分固然能平息一時輿情,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建立起長效的安全管理機制。


真正的校園安全,需要一場刮骨療毒式的改革。首先必須打破“不出事就是安全”的僥幸心理,建立“隱患就是事故”的預防理念。其次要改革現(xiàn)有的安全管理模式,變“上級檢查”為“日常自查”,讓師生成為安全監(jiān)督的主體。


更重要的是,必須將安全投入列為不可削減的剛性支出,杜絕“重面子工程、輕安全基礎”的畸形發(fā)展觀。


一塊腐木板,奪走了一個鮮活的生命;一次免職,不應成為事件的終點。校園安全不需要豪言壯語,需要的是每個人都彎下腰,認真檢查腳下的每一塊木板;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整改運動,需要的是日復一日的較真和堅持。


撰稿 / 王志高(職員)

編輯 / 遲道華

校對 / 李立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