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風汽車品牌整合正在加速推動。


6月26日,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“東風汽車”)召開奕派汽車科技公司(簡稱“奕派科技”)成立大會。這是東風汽車在自主乘用車領域進一步發(fā)展的重要舉措和布局,將推進品牌、渠道持續(xù)優(yōu)化,加快轉型升級步伐。


東風汽車方面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,此次成立新公司,旗下奕派品牌、納米品牌、風神品牌將緊密聯(lián)動。目前,新公司領導班子已到位,后續(xù)將正式公布全新的戰(zhàn)略謀劃布局。


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看來,東風自主乘用車品牌多,但影響力分化,呈現(xiàn)“孩子多,個頭小”的狀態(tài),此次成立奕派科技意在“集中資源辦大事”,打破此前各自為戰(zhàn)的資源分散局面。


動向:

奕派科技將承擔東風自主乘用車板塊主要業(yè)務


新成立的奕派科技,將承擔東風自主乘用車板塊的主要業(yè)務,整合集團商企、研發(fā)、生產、供應鏈、銷售及服務等全價值鏈資源,且未來獨立運作。


據東風汽車方面介紹,奕派科技旗下的奕派品牌、納米品牌、風神品牌將緊密聯(lián)動,新公司成立后將著重加強核心技術開發(fā),加快全新產品推出,加大營銷資源投入,集全價值鏈資源支持經銷商一線運營。


張孝榮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,東風汽車成立奕派科技有“集中資源辦大事”的意圖,傳統(tǒng)車廠普遍面臨技術迭代快、成本壓力大、品牌溢價難的挑戰(zhàn),東風將三大品牌納入統(tǒng)一體系,擰成一股繩,意在打破此前各自為戰(zhàn)的資源分散局面,有助于強化自主板塊競爭力。


6月30日,東風汽車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證實,奕派科技領導班子成員已出爐,融入了多名年輕干部。


奕派科技總經理為汪俊君,此前擔任嵐圖汽車副總經理(CTO);張俊任奕派科技黨委書記、副總經理,其原為東風汽車集團經營管理部總經理、營銷管理部總經理,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、黨委書記;秦軒轅任副總經理,此前擔任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黨委書記、副總部長;程軍任副總經理,此前是東風汽車集團研發(fā)總院副院長、黨委委員。


背后:

風神、奕派、納米月銷量均未破5000輛


此次,東風汽車自主乘用車變革主要集中在20萬元以下品牌。風神是東風的首個自主乘用車品牌,品牌價位集中在10萬-15萬元區(qū)間;奕派和納米則是東風集團在2023年推出的新品牌。其中,奕派價格區(qū)間為10萬-20萬元;納米價格聚焦10萬元以下。


奕派科技最新數(shù)據顯示,今年1-6月奕派科技累計交付新車110703輛,同比增長43.7%。不過旗下三品牌的綜合實力相對較弱。易車數(shù)據顯示,今年1-5月,奕派、納米、風神三個品牌中尚未有一款車型的月銷量超過5000輛。


在張孝榮看來,東風自主乘用車品牌多,但影響力分化,呈現(xiàn)“孩子多,個頭小”的狀態(tài),單個品牌市場聲量較弱。風神品牌成立較早,目前仍對燃油車有一定依賴,新能源轉型相對較晚。在新能源汽車方面,風神L7為目前主銷車型,但易車數(shù)據顯示,今年1-5月,風神L7的7月銷量徘徊在3000輛-4200輛之間。


納米品牌目前在售車型為納米01和納米06,以定位小型純電動車的納米01為例,其競品車型包括比亞迪海鷗、五菱繽果等,但銷量落后于競品車型。


目前,東風自主乘用車版圖中,除了此次變革涉及的20萬元以下品牌以下奕派科技外,還有嵐圖汽車和猛士科技。其中,嵐圖汽車定位在20萬元至30萬元,猛士科技定位在30萬至40萬元以上。


趨勢:

整合轉型加速,挑戰(zhàn)“戴著鐐銬”突圍


事實上,不只是東風汽車,多家車企內部品牌、資源整合也在加速。


上汽集團旗下榮威與飛凡兩個汽車品牌2024年正式合并,今年4月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表示為應對市場挑戰(zhàn),把上汽乘用車、上汽國際、研發(fā)總院、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業(yè)務整合在一起。今年2月,領克和極氪合并為極氪集團;今年5月吉利汽車宣布與極氪完全合并,極氪擬從紐交所退市。


東方證券研報認為,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(xù)提升、汽車行業(yè)競爭加劇的背景下,國有汽車企業(yè)面臨的競爭壓力漸趨增大。在張孝榮看來,當前市場趨向飽和,行業(yè)競爭激烈,單品牌分散發(fā)展的策略已經不能適合形勢需要。


張孝榮表示,如果奕派科技的整合工作順利,將有助于形成合力:一是整合后或將降低成本;二是技術共享加速;三是品牌定位進一步清晰化,避免內部競爭。


奕派科技的整合也面臨多重挑戰(zhàn)。張孝榮認為,其整合本質是“戴著鐐銬”突圍,既要突破央企體制與傳統(tǒng)業(yè)務慣性,又要快速構建新能源市場的核心競爭力。資源分配、技術如何差異化創(chuàng)新,如何實現(xiàn)研發(fā)及市場高效閉環(huán)等,都是挑戰(zhàn),不能僅停留在品牌合并層面,而不觸及深層改革。


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

編輯 楊娟娟

校對 柳寶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