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8點見,多一點洞見。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,眺望更大的世界。


對于即將畢業(yè)的大學生和剛踏入職場的青年朋友來說,不少人都會有內心糾結掙扎的時刻:找工作應該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?Offer都不心儀該如何選擇?新京報“夢想分享官”賀嬌龍用自己的故事給出了答案。


賀嬌龍19歲時就去了家鄉(xiāng)的農村,生活和條件都很艱苦。即便如此,她依舊對工作充滿熱情。剛開始工作時,有很多想法和創(chuàng)意,工作非常認真。但并沒有得到周圍人的認可,反而冷嘲熱諷。但她內心中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,就咬牙堅持了下來。


漸漸地,她的工作得到了肯定,被調到一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做鄉(xiāng)鎮(zhèn)黨委書記。當地的旅游業(yè)是一大特色,她便想發(fā)展旅游。由于沒有任何經驗,她就組織大家從零開始做,“有任何相關的素材資料我們就一起學習,一起探討,就這樣一步一步把一個項目做到了現在的AAAA級景區(qū)?!?/p>


“有些人覺得,自己在基層經常會被忽視,不好體現自己的價值,我覺得其實恰恰相反,只要我們善于探索,積極努力,小地方反而更容易脫穎而出。最后我想說,我就是一個普通人,普通的出身與學歷,但是通過努力,我成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?!辟R嬌龍說。專題>>>




5月4日,北京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(fā)布會。會上介紹,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52例,其中6人為社區(qū)篩查發(fā)現、1人為主動就診發(fā)現;北京暫時延續(xù)五一假期社會面有關防控措施;5月5日起朝陽全區(qū)實行居家辦公。


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、市政府新聞辦主任、市政府新聞發(fā)言人徐和建介紹,首都這輪疫情確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020年新發(fā)地批發(fā)市場聚集性疫情病例總數,新增病例連續(xù)多日在50例上下波動。昨日新增病例有所下降,但社會面篩查仍有零星病例,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非常嚴峻。


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,北京在區(qū)域核酸篩查中發(fā)現社會面零星隱匿感染者,表明本輪疫情傳播鏈條仍未完全阻斷。閱讀全文>>>


徐和建發(fā)布“五一”節(jié)后有關防疫措施,為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(tài)清零,北京暫時延續(xù)“五一”假期社會面有關防控措施。


徐和建表示,朝陽、海淀、房山、通州所涉封控區(qū)、管控區(qū)、防范區(qū)和臨時管控區(qū)的公共交通進行運營調整,公交地鐵采取甩站等方式通過,市里將組建出租汽車應急車隊,服務上述區(qū)域市民就醫(yī)等出行需求。朝陽全區(qū)及公共交通運營調整的區(qū)域內單位,5月5日起,實行居家辦公,確需到崗的,盡量采取自駕方式,減少單位內聚集,做到單位-家庭兩點一線。閱讀全文>>>




你眼中的警察是怎樣的?他們可能是智斗歹徒,護一方平安的刑警;也許是化解鄰里糾紛,維護社區(qū)和諧的民警。但今天的主人公卻是一位與眾不同的警察,他用另一種方式守護著大家。


張旗是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務支援支隊視頻警務中隊中隊長,從警15年,一組數字串聯(lián)起這名科技民警的拔節(jié)生長:首創(chuàng)研發(fā)20類應用模塊,服務城市管理16.4萬余次;打造技戰(zhàn)法矩陣體系,利用科技手段協(xié)助破獲案件3500余起;疫情來襲,他帶領團隊“逆行”而上,搭建20余個防控數據模型,在防疫實戰(zhàn)中發(fā)揮巨大作用。


“我們其實就在市民身邊,一直用科技守護著大家?!睆埰爝@樣總結他自己乃至所有科技民警的工作,“我們所做的就是用科技信息化手段與犯罪分子較量,與破案時間賽跑,在繁雜的信息中尋找線索。”


▲視頻丨科技警察張旗:大數據兩年支撐破案3000起,讓多破小案快破大案成為可能。 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


幾年的時間里,張旗工作室培養(yǎng)出1名全職博士、2名研究生、3名高級工程師、6人獲得市級以上榮譽。他們是第一代副中心警察,既是創(chuàng)業(yè)者,又是建設者,還是公安系統(tǒng)的“大腦”。


“我們用數據的力量架起民生服務的橋梁,用科技的雙眼守護萬家燈火?!睂λ裕瑢⑻摂M的模型應用到實戰(zhàn),切實服務人民群眾時,就是自己工作的意義所在?!拔蚁氚衙考伦龅綐O致,把自己眼前的事腳踏實地地做好,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全世界最有安全感的國家?!?a href="http://www.itb337.com/detail/1651628937168280.html" style="text-decoration: none">閱讀全文>>>




騎手,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群人。他們用辛勤的勞動,為我們提供便利的服務。當疫情來臨時,臨時管控區(qū)內的騎手的生活又是怎樣的?今天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他們身上。


一位身著“大白”防護服的騎手,手里拎著米面糧油等各種生活用品,穿梭在北京潘家園臨時管控區(qū)的各個小區(qū)之間?!拔覀兠刻煸谂R時管控區(qū)內送單,最大的感受就是秩序井然。”


李丙利做好個人防護后,開始配送訂單。受訪者供圖


作為每日優(yōu)鮮潘家園店的騎手,4月23日李丙利開始駐守一線。6時30分,他與6位同事集合到店,“已經有幾百單的預約積壓訂單了。”李丙利當天跑了100多單,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0時30分,“高強度的工作,確實有些疲憊?!?/p>


生活必需品訂單以水、大米等為主,體積、重量都挺大。由于部分小區(qū)是臨時管控區(qū),李丙利需要步行配送,每天步數都在40000步左右。李丙利稱,第二天他便跑壞了一雙新鞋,“跑完當天的單回到家才發(fā)現,新鞋已經開膠了?!?/p>


這些天也發(fā)生了許多事讓李丙利感到暖心?!耙痪渲x謝,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,就挺滿足的?!?a href="http://www.itb337.com/detail/1651651286169331.html" style="text-decoration: none">閱讀全文>>>


編輯 郭澤華 校對 李銘